一 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思路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指导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在专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与适应性,努力创办符合高职教育基本特征要求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群办学水平。
2.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和优化“岗位导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完善职业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在改造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共享精品资源课建设;打造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以教学名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升级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融“教、学、做”一体的省级会计专业群教师培训基地和省级示范性会计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实践育人基地。经过三年建设,将会计专业建成服务区域、辐射周边乃至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品牌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作用,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在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二 建设内容
1.特色专业群建设
结合陕西区域经济发展、财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构建会计专业群,总结会计专业在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供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带动和辐射其他专业的发展;整理和分析现有专业教学资源,构建“链条式”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共用相同的师资团队、实训中心,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专业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现在,越来越多掌握资金决策和资本运作要领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及金融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许多的不确定性,财务管理水平正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知识的专业人才。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特色专业群建设,培养适合陕西区域特色的财会类人才成为陕西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以财会岗位群和工作标准为主线,打造财会专业群
以财会岗位群和工作标准为主线,打造财会专业群,体现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的特色。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所构成的岗位群在经济活动中属于并列关系或前后链接关系。
(3)以“宽基础、强技能”为原则,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群中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师资条件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互补性;可以依托和共享相同的实训体系,以“宽基础、强技能”为原则,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所谓“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是指在专业群规划与设置的前提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和由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组成的“模块”课程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是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基础”的原则,“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强技能”原则。“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个性发展。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①为合作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考证培训
通过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设备水平和社会服务意识,为兄弟院校提供对口支援。利用学校产学合作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考证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的带头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②开展农民工再就业培训
结合西咸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开展农民工会计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强化训练,使学员掌握财会基础知识,能够从相关初级财务岗位的工作。
③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
退役士兵在部队服役多在两年以上,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开展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体,以高等学历教育为补充的适应性培训,按照退役军人自觉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贴近行(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财会方面的培训课程,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学校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为立足点,坚持“以职业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模拟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证书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课堂学习、职场实战、赛场竞技并举,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并具有大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有效途径和基本保障,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突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
(2)校企共建基于工作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会计职业特点为研究基础,通过大量的财务工作岗位调研,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掌握市场信息,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以诚信教育为保障,推动“教学做一体、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校外专家“智囊团”,聘请专业从业人员、行业人员与企业专家、高级会计师共同执教,实行优势互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巩固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构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实施中充分考虑财务管理岗位工作过程和内容。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推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求以课程为单位,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全系教师人人参与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3.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
以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为中心,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在建的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争取1门能够申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继续建设3门核心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水平;争取建设多门微课课件;争取出版1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开发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完成和完善课程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形成专业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修订完善相关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案和成绩登记表等全部教学管理文件。
4.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建设思路,依托用友新道、厦门网中网、世纪金花集团、苏宁电器、人人乐超市等知名企业,通过校企项目合作、顶岗实习、学历学位进修、人才引进等方式,强化专业群师资队伍,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推行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机制,每年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专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制,推进骨干教师培养进程,优化 “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实施教学名师引领工程,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与实施教学竞赛等措施,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5.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
以“合作、共享、共赢”为宗旨,建立多专业共享的综合性财会实训中心,集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集合性、展示性、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训中心,满足会计、财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过3-5年的建设实现企业、学校优质资源融合、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训教学新模式,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过硬职业技能的经济类、管理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1)建立完善“企业仿真”综合性财会实训中心
①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室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
②新商战电子沙盘实验室
“新商战沙盘实训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涉及整体战略规划、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新道“新商战沙盘实训课程”更加侧重对诸多决策变量进行分析,对经营变量建立数学建模,在获得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实训可以在各项决策过程中获取更多管理知识。
③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训实验室
VBSE财务版以制造企业典型业务为主线,以财务部门的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用“把企业搬进校园”的产品理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以及物理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各岗位财务业务处理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企业内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工作关系,并通过信息化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感知信息化处理流程与手工处理流程的差异,认知信息化下的财务处理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财会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的难题。
(2) 探索以“资金链”为依托广义的实训基地
财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分散。一个合作企业不可能解决学生大面积的就业。但每一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财会人员,根据此特点,以资金链为依托,以相对集中的单位为核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也作为学生集中实习的集中地,如: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学生就业的集中性、稳定性。
(3)财会专业群实训项目建设
①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已有实习实训项目。
②结合会计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情况,新增部分实训项目。
6.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受行业自身保密性的限制,实习实训一直以来是会计专业群实践教学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以创新创业为特色,以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抓手,推动教师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创新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提出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采用软件、平台、有形实训基地和无形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1)创新创业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企业搬进校园”,随着“企业仿真”综合性财会实训中心的建立与完善,把企业厂房设备用虚拟技术实现,把真实企业业务流程、数据、案例和岗位职责、岗位设置用仿真技术实现,将这些场景和企业训练员工的模式搬到校园,解决校内实习问题。让过去经管专业从没有实践到有实践,从实践弱到实践强,让学生学真本事,到企业就业时能顺利上岗,缩短企业的再培养周期,降低企业再培养成本,实现"上学=上班","校内实训=校外实习"。
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为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把企业搬进校园,对接岗位能力,强化实践动手,培养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改善沟通与协作,强化自信。
(2)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利用寒暑假,引导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锻炼,收集企业财务活动的案例,撰写调查报告,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整合课程资源,融合知识体系,创设“综合实训课程”。以中心企业的经营为主线,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融合课程内容,以财务活动为线索,形成会计专业群相关专业的综合实训实习体系。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实习,加速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3)积极开展和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技能大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目标。积极探索课程“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改革,以项目导向的学习内容为单元,将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考核模块,作为每个竞赛的考点,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理论与竞赛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考试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